“创新”和“转型”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新推动力
2012年至2021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作为我国第二经济强省的江苏,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仅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更加协调,增长的“韧性”更强,而且创新转型成效明显。自主科技创新正持续驱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积蓄全新动能。
5月23日召开的“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经济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省10年来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上述重大转变及其长期趋势清晰可见。江苏经济过去10年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和推动力量是什么?“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周期,江苏应如何进一步推动主导性产业——包括传统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和创新?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以及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等经济领域专家学者。
创新驱动江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林康告诉记者,这10年,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升级,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专家普遍认为,“创新”和“转型”已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突出优势和推动力。林康指出,过去10年,创新对我省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引领与推动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我省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探索实践“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新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21年底,我省已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共4家;紫金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新型基础科研机构已跻身所属领域国内最前列。
二是产业发展能级明显提升。我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过3.7万家,是2012年的7倍以上;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围国家重点培育对象,数量居全国第一,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产业开放循环明显提升。我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2012年以来,全省制造业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3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
四是产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我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跃升。截至2021年,全省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2家、智能车间1639家,“上云”企业超35万家,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4.8,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截至2021年,我省16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规模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已提高到约70%。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6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数量居全国第一。特高压设备及智能电网、晶硅光伏、风电装备等7条产业链基本达到中高端水平。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分别达138家、285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持续转型创新须继续深化改革
在既有的较高基础上,未来江苏应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和自主创新?吕永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调结构、促转型方面,保持着极大的战略定力,推进全省经济进入高质量轨道,以平均不到2年就增长1万亿元的增速,同步实现了经济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
吕永刚认为,过去10年间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实际上也正是未来江苏经济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
首先,坚决破除思想禁锢。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场发展方式的革命,也是一场发展思路的革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少企业裹足不前,表面看是改革难度大、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问题,深层次则是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十八大以来,江苏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持续推动改革,在省内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正因为转型较早,江苏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有力接续,避免了特殊和突发情况下的“过山车式”震荡下行,并且在转型中积蓄势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有序发展,“韧性”不断增强。10年来,江苏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成为稳定全国的“压舱石”。
其次,坚定打造政府市场“双强”引擎。在较长时期内,“强政府”被视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市场主体不发达、市场体系不成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在搭建平台、组织招商、建设项目、推动发展上扮演重要作用有其历史合理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江苏已开始注重从“强政府”向“强规划”“强服务”“强环境”等转变,使之成为“强市场”的重要补充,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相互支撑,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其三,坚定持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改革开放至今,江苏依托实体经济奠定了经济强省的地位,获得了高速发展,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江苏应更加注重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应更加注重绿色转型,把生态理念、绿色基因融入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开拓的血脉之中。并且,要更加注重“链”式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四,坚定发挥企业家精神关键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大地上诞生了众多勇于开拓的创业者,凭借着“四千四万”精神,率先走出计划经济模式的窠臼,带动了改革开放后江苏乃至全国经济的第一轮腾飞。进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代,江苏应继续引导鼓励新一代江苏企业家加快自主创新、积极转型升级,在互联网时代的全市场竞争中巩固和重获优势,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一代实践者。“新四千四万”精神,其实就是对江苏企业家转型创新方向的一种概括,即: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记者 王峻峰)
相关阅读
-
“创新”和“转型”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
2012年至2021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作为我国第二经济强省的... -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不断提升
党代会报告讨论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报告鲜明提出实施强县域行动,... -
平川:“撂荒死角”变“富民粮仓”激活...
站在平川区水泉镇陡城村沿河的田埂上,趁着气温适宜、阳光不燥,陡... -
玉门:科技赋能为农业丰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利用无人驾驶拖拉机进行田间作业;农业产业园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 -
徽县税务局:让减税降费“春风”提振市...
今年出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涵盖退税、减税、缓税和减费缓费等... -
保障税收债权依法清收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司法涉税工作深度协作,保障税收债权依法清收,提高破产审判...
- “创新”和“转型”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05-30
- 增强创业培训师资力量 为创业者提供“真金2022-05-30
-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以“补短板”为己任助力新2022-05-30
-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不断提升2022-05-30
-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综合交通基2022-05-30
- 甘肃大力实施“四强”行动推动综合实力和发2022-05-30
- 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多举措推进重2022-05-30
- 人教版数学教材部分质疑被“张冠李戴” 专2022-05-29
- 资管机构遭仿冒,hopingclub华英会紧急澄清2022-05-27
- 丹徒烟草分公司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知识2022-05-27
- 射阳县烟草专卖局算好“三笔账”提升客户诚2022-05-27
- 如东县烟草专卖局多措并举开展“民法典宣传2022-05-27
- 新沂市烟草专卖局开设“微课堂”提升技能鉴2022-05-27
-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要求 推动安全生产管2022-05-27
- 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意识 不断提高法治宣传能2022-05-27
- 【我为群众办实事】镇江市总工会调研康乃馨2022-05-27
- 苏州:五一假期配送连轴转保证卷烟销售市场2022-05-27
- 【我为群众办实事】泗阳:把消防安全常识带2022-05-27
- 地下车库“一把油门就能上去” 常州小区治2022-05-27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2022二级建造师考试形式多变,该如何应对?2022-05-26
- 民乐: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产业质量2022-05-26
- 凉州区张义镇:“三新一高”促农增收助力乡2022-05-26
- 平川:“撂荒死角”变“富民粮仓”激活农业2022-05-26
- 玉门:科技赋能为农业丰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