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场主体质量提升

2021-11-10 15:28:20    来源:中国商报

近年来,我国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市场主体成倍增加。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举措,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所在。

近日召开的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稳增长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专家表示,“助企纾困”是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关键词,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会议上进行研究部署,传递出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的强烈信号。

市场主体质量提升

市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的有力支撑。市场主体有活力,市场经济就有动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近10年新增1亿户。2012年,我国市场主体数量为5500万户,其中企业为13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为4000万户。目前,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5亿户,企业增长到4600万户,个体工商户数量也已突破1亿户。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万户。

业内专家表示,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在我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反映了国内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持续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不断壮大的市场主体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大关,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我国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其中仅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主体不仅数量屡创新高,质量也在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据统计,2013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仅在今年前三季度纳税就达3.81万亿元,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

市场主体质量提升突出表现在四大方面。企业法人占比明显提高。2020年末,全国实有企业4331.4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31.3%,比“十二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末,全国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超过15万家,是2012年的3.2倍。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55.7万件、62.1万件,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7倍、2.8倍。

另外,涉税主体规模大幅提升。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涉税市场主体数量,从2016年初的601万户,上升到2020年的1127万户,接近翻了一番。新设企业“专精特新”特征更加突出。新设企业更倾向于进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行业。2016年以来,可归类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新设企业占比一直维持在40%左右。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在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下,企业面临多方面困难和考验,如何更好保市场主体受到高度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尤为重要,除了降本减负和保供稳价外,需要高度关注目前企业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

高度关注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已深入人心,广大市场主体满意度非常高。同时,市场主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过去要求“办事方便”,现在要求公平竞争、政策稳定等,特别是希望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此外,还要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的冲击。袁东明认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生态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一些传统企业受到了较大程度冲击。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可挡,传统企业的利益也要顾及。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市场主体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线上和线下、平台和实体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规范平台企业行为,在鼓励新业态发展的同时,把握好行业发展节奏,把握好对传统业态的冲击。

袁东明表示,应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的账款拖欠问题。上半年,大企业经营形势相对较好,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账款拖欠有所抬头。对中小企业来说,及时回款比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都重要。我国已经出台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要加大条例执行力度,强化部门协同,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执法效果。

据悉,下一步要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弘扬企业家精神。要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要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更好便企惠民。继续推动通关便利化,促进扩大国际合作和吸引外资。各部门要主动担起责任,为市场主体发展排忧解难。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去年以来,财政、货币、金融等宏观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等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专家表示,面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宏观政策应该责无旁贷再发力。要针对企业面临的问题,保持一定支持力度,持续为企业“输血”,稳定市场预期。

减税降费是关键性措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出台实施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体现了宏观政策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和精准调控。要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困难,研究制定更多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事实上,近几年来,我国坚持连续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2018年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2019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2020年减负超过2.6万亿元。

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的位次不断跃升。同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0年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营商环境领域的行政法规,其围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使企业面临巨大压力,要做好电力、煤炭等保供稳价工作。企业有所呼,政策就要有所应,通过宏观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爬坡过坎。

市场主体壮大了,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专家表示,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进部署,多措并举保住市场主体这个“青山”,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亿万市场主体能够迸发活力,社会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我国经济就一定能持续稳定恢复、行稳致远。(依琰)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不断优化 市场主体 质量提升

相关阅读